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交重复了怎么办?骗取养老金怎么处罚?

  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交重复了怎么办?

  在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重交需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是当事人持身份证、户口本、个人照片等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或者镇社保所等机构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城镇户口的,可以在当地缴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劳保所。

  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重交怎么办

  可以在当地缴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劳保所。

  满60周岁不交钱直接每月领60元的,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的所有子女符合缴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条件的,全都缴费了,那么老人才能不交钱每月领国家补贴的60元。城镇户口也是这样。

  但是因为我们国家从2011年7月1日实施了《社会保险法》,所以2011年如果你父亲还没有满60周岁,那么就还需要缴纳养老金,一直缴到60周岁,才可以领取养老金。

  以前的试点地区,有很多老人58岁、59岁接近60岁的年纪多不缴费,等到60岁那年让子女缴费,然后自己就可以不交钱领养老金了,但是从实施了《社会保险法》后,就不行了,如果你满45周岁了,不缴纳养老保险,那么即便你到了60周岁还是要补缴15年,然后才能领取养老金。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有关规定,从2016年5月1日起,将阶段性降低养老保险。

  要知道养老保险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保险,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保障老年人在一定岁数之后,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是退休之后,能有一份社会保障,保障基本的生活要求,为其提供可靠的生活来源。对此人们对于养老保险也是非常信任的。

  退休职工死亡了,退休金应该立刻停止发放,而最近新闻说某省份出现死人领取养老金超过千万元,这种骗取养老金的应该怎么处罚?对于骗保行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小编为您详细介绍骗取养老金的量刑标准。

  骗取养老金怎么处罚?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法律解释,明确了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按照诈骗公私财物行为定罪,为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违法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为量刑定罪制定了统一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3、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骗取社保金按诈骗罪追究刑责骗取社会保险待遇主要是个人不符合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通过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实践中,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有多种形式,如在养老保险中,有的伪造身份证明或冒用他人身份证明;有的伪造、变造档案年龄、特殊工种年限和病历等办理提前退休;有的伪造、变造人事档案,以增加视同缴费年限;有的伪造用工关系、工资报表等证明材料补缴养老保险费;甚至还有已经去世的人仍在领取养老金的事例。在医疗保险中,有的冒用他人身份证明或医疗卡就医;有的伪造、变造病历、处方和医疗费票据等。

  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对于骗保行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作出解释,将骗取社保金列为诈骗公私财物行为。为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违法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今后,对于类似骗保行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仅要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