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下调是否会对保险业形成影响?储蓄型保险值得投资吗?
8月22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迎来年内第三次调整,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5个和15个基点。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在8月15日已超预期下调1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应声下跌。
精算视觉主理人Alex表示,根据2022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我国已建立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机制,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以及1年期LPR挂钩,因此伴随着MLF的下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利率都会下降,接下来大型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在降息的大环境下,大多数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国债都没有办法保证利率可以长期持续,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能够长期锁息、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Alex建议。
多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LPR下调对保险业直接影响并不大,保费增长关键还是看居民收入预期复苏情况。
利差风险加剧
当前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部分指标仍有波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经济运行面临较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下调带动LPR的下行,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重点行业领域的需求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以货币政策的适度调整助力经济稳增长。
那么,LPR下调是否会对保险业形成影响?东吴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葛玉翔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直接影响较小,但间接影响较大。
一方面,LPR下降将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险资整体净投资收益率也将面临压力。另一方面,从负债端角度看,银行理财收益率也将伴随LPR下降而下降,从而利好储蓄型业务销售。
葛玉翔同时直言,储蓄型产品的预定利率、结算利率高企,也将增加公司潜在利差损压力。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投资收益率出现大幅下滑,但险企主力产品的预定利率、结算利率依然高企,尤其是很多中小险企,很多产品的预定利率都维持在3.5%左右,万能险结算利率依然维持在4%以上。在投资收益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高企的负债端预定利率、结算利率等将进一步加剧险企的利差损风险。
储蓄型保险迎利好
正如Alex所言,在当下降息的大环境中,大多数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国债都没有办法保证当前利率可以长期持续,因此建议投资者珍惜能够长期锁息、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
以储蓄型保险产品增额终身险为例,其投资期限更长、锁息期更久,而且产品还可以动用保单贷款来兼顾流动性,在当下确实是属于不可多得的投资产品。
记者注意到,每次降息政策发布,都是销售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好时机。比如上个月出现的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再到此次LPR下调,保险代理人都会在各大社交平台广而告之。多名代理人向记者反馈,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更容易下单储蓄型保险。
原因很简单,只要每个月有余钱,有储蓄需求,都可以选择存进储蓄型保险。尤其在利率下行趋势下,甚至出现负利率(实质利率扣除通胀后所得的利率为负数),放进储蓄型保险的这笔钱都可以合同里的现金价值或3.5%的预定利率增值。
Alex认为,相较于其他投资理财,保险储蓄有其他投资所不具备的优势。从投资期限角度来说,储蓄型保险(尤其是长期的年金险、终身寿险等)的投资期很长,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如此长的投资期中,保险储蓄会穿越若干个经济周期,经历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经历利率的升高与走低,同时保持一个长期、适中的收益水平。这个收益水平在经济上行周期可能并不是特别有吸引力,但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尤其是低息环境中)一定会给投资者带去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
从投资安全的角度来说,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受到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拥有一套完善的偿付能力体系来防止保险公司经营出现资不抵债的风险,安全性远超一般性的金融理财平台,破产倒闭的概率极低。不同于有违约风险的企业债券、私募基金等理财产品,以及有贬值风险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权益类资产管理计划,绝大多数的保险产品(指常见的传统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不包括投连险)都拥有较高的保证收益,投保持有一定时期后就一定能保本保息。
刺激保费作用有限
“坦率来说,LPR下调对保险业不会有多大影响。”沪上某精算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利率下调,融资成本下降,能带动股市、带动生产、带动发展,但货币政策再怎么刺激,如果消费者对未来预期没有改善的话,也很难刺激经济。
葛玉翔也认为,现阶段大家都在过紧日子,保险这种非必要支出都在压缩,保费要恢复、要增长,关键还是看居民收入预期的复苏情况。
央行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同比多增2.88万亿元。这一数据与此前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结果一致,即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一季度增加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一季度减少3.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在增加,而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在减少。
专家分析表示,从短期因素看,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从长期因素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使得居民预防意识和储蓄意愿明显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为2.8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1%,与去年同期5.2%的增速基本持平。人身险公司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人身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04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其中,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分别为1.6万亿元、4184亿元和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1.2%和-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