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严厉清退非房地产主业企业

  面对不断飙升的房价,很多人是怨声连天。特别是对那些收入不高但又有刚性需求的年轻人而言,想要买套房,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

  面对限购,开发商可以采取缓拿地、不拿地的方式来应对,但地方政府短期内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却无法改变。换句话说,地方政府的资金链可能比开发商更紧张。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已超10万亿元,很多地方政府高负债运行。

  去年3月,国资委提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还有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但是,在即将满一年之时,我们看到,还是有不少央企“清而不退”。“清而不退”,原因何在?这其中至少能说明两点,其一,就是房地产行业已成为暴利行业,是一块“大肥肉”,大家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其二,央企不以实业立足,转而谋求以资产价格的上涨追求高额利润。

  房地产行业何以成为“香饽饽”,是因为其可观的利润。利润来自哪里?不断飙升的房价是很大一部分。同时,央企借垄断优势积累了丰厚的利润,可以得到廉价的资源,但激励机制无法跟上,因为央企管理层倾向于把净利润用于再投资而不是分红,一旦分红会导致管理层可支配资源的下降。而房地产市场能够把权力、资源、收益与潜规则结合得天衣无缝。

  房价不断飙升,影响的不只是百姓,也会影响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央企理应带头遵守中央政策,起到表率的作用。如果央企继续抢地、制造地王,只会给民众传递错误信号,损害国家政策的公信力。央企有其自身的定位,本来就应该固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而不应该借助政府行政资源和国家资本在房地产市场形成独大局面,与民争利。

  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必须退出房地产。如果他们继续“清而不退”,笔者认为国家有必要出台更严厉的措施。除了行政命令之外,断绝央企过多的优惠政策与资金,提高融资成本,辅之以考核方式的变革,才能收些微之效。同时,对中央企业投资房地产的行为给予规范,通过强有力的政策,鼓励中央企业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真正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否则,嘴里严厉,手下慈爱,优惠尽享,央企将继续在投资市场、在房地产市场飞奔。

  当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对稳定房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房地产市场调控却绝非央企退出就能解决的。这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多层次住房体系。同时,央企涉足房地产应该更多地向社会责任倾斜,可以让他们涉足房地产,特别是那些主业是房地产的,应该转型,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向社会保障房建设倾斜。

  限购范围的扩大,对投资客的异地置业起到了一定的阻滞作用。由于户籍限制而导致不能异地投资的案例很多。不过,由于很多二线城市只在城区实行限购,郊区市场影响较小,投资者将选择在郊区购房。此外,有些投资者通过在当地注册公司的方式取得购买资格,以规避限购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