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简介
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的老年生活,我国政府多年来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老农保制度的建立与失败、新农保的建立与顺利实施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老农保制度的建立与失败
阶段:1987-1999年实行的以农民单方缴费为主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阶段
民政部于1987年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直到1992年,民政部才在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然而这一制度在推广时并不顺利。
新农保的建立与顺利实施
阶段:2009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阶段
1999年国务院叫停老农保后,我国农村正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又重新进入了空白期。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2009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与老农保相比,新农保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更具普遍性和社会性、更具互济性和福利性、凸显了政府的主体性。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阶段:2014年2月开始推进的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
2014年2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