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对意外险认识的误区
市民对意外险认识的误区
飞机失事、火车相撞、台风、地震,这些意外事故、天灾人祸无处不在,无时不在。2008年,中国遭遇了雪灾、地震等灾难,灾难夺取了多少人的生命,又让多少人意外残疾。入夏以后,福州10天时间已有5名学生游泳溺水身亡。
这些意外都在威胁这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能有一份保障,似乎会令人安慰许多。可是,就目前而言,市民对人身意外险的认知度还不高,也没有什么购买热情,即便购买也是很被动。若未购买人身意外险而发生意外,往往这个时候才感到后悔不已。
意外险的尴尬境遇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交通意外身故的人数高达70万到80万,每年大小意外人身伤害事故高达1亿人次,但是真正购买了意外保险获得理赔的却占少数。
市民对意外险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少外出不必买意外险
对于个人而言,意外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意外风险,就是指无论这个人从事什么职业,而面临的相同意外风险;另一类是职业风险,就是指从事职业期间,面临的意外风险高低和职业有密切关联。保险公司对于意外险的定价,是在共同意外风险的定价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职业进行职业加费。坐在办公室的内勤,相对的职业加价较低,共同风险和其他职业人是一样的。而职业风险高的人群,由于职业加费高,付出的保障成本也相对高。总之,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论是办公室内的内勤或者是经过职业加费的高风险职业,总体风险概率是一样的,无论怎样,很多意外都会发生,不一定外出少就不会发生意外。
误区二:意外保险是有事才赔,没事等于白花钱
这可能是一种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在海外人们出行除了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以外,两件东西必不可少。一件是具有充足信用额度的信用卡;另一件就是针对自身人身安全的紧急援助救援卡(一般都是捆绑在意外伤害保险)。如果把意外保险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保障工具,那么这些少许的消费,能够带来的高额保障也是非常值得的。
意外险,家人最好的“保护伞”
在各种事故中,面临意外风险最大的是中年人。据某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调查显示,31岁-40岁是意外残疾赔付较集中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正处于事业发展的时期,一旦发生意外,将对家庭生活带来致命的打击。”保险专家表示。
想为家庭撑起一把保护伞,并不需要投资太多。从目前保险行业来看,人身意外险的保费并不是太高,一年只需几百元保费,就能获得较完善的意外保障,有些意外险还通过附加保险计划来获得意外医药补偿和住院给付金,有效缓解因遭遇意外而给家庭财务带来的损失。
某保险公司福州分公司一位保险人士称,若一份保额为10万元的意外险,绝大多数客户都能享受较充足的治疗费用。因此,要防范家庭财务危机,减少损失,规避风险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购买意外险,将损失与风险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