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保单“退旧买新”表面划算,实则有损失

  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许多消费者一看到市场上有新的、感觉比老的更划算的保险产品,就会退了旧的,然后换新的,这种退旧换新的做法看似划算,事实上确实暗藏玄机,会带来损失。

  保险退保率增幅明显,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对投保人来说,退旧买新并不一定是种明智的选择,在新旧对比时,可要仔细辨识个中玄机。

  一看到新上市的保险产品就心动,不惜以退保旧产品为代价购买新产品,这样的做法真的明智吗?

  上市险企季报中,高退保率值得关注。新华保险今年一季度退保金大幅增长190.1%,达到306.77亿元;中国太保今年一季度的退保金由上年同期的70.96亿元增加至120.13亿元,增幅为69.3%。

  有分析人士认为,高现金价值保单出售,造成一年后退保大幅产生;银行保险趸缴质量不高,客户退保较多;保险公司指标压力较大,分支机构通过先承保再退保来完成保费任务等都是近年来退保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不过,对投保人来说,退保未必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有时候我们一听说保险新品保费更低、分红水平更高就选择换手,但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得不偿失。

  表面划算暗藏玄机

  “现在我们新出的保险产品保障内容基本相同,可是保费只要过去的三分之一,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哦!”听到这样的推荐,你难免不会心动。不过仔细想想,保额、保障范围都一样,保费怎么就能少呢?

  其实,这很可能是销售人员的话术。比如虽然年缴保费降低了,但缴费的年数增加了。原本每年1万元保费,缴费10年,现在每年7000元保费,需要缴费15年,算下来投保人还真没占到什么便宜。

  还有一些健康类的保险会在保障范围上做文章。在同样保费的情况下,看上去重疾险的种类数量增加了,从20种大病保障到25种,但其实只是把原本的疾病进行细分,多划分出5种而已。比如把癌症拆分为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又或者是加入了一些原本发病率就比较低的疾病,看似保障范围扩大,其实并没什么变化。

  在养老保险的选择上,则要注意养老金领取的金额和领取的时间。一个是55岁后每月领取500元,一个需要等到65岁才可以每月领取1000元,怎么能说后者一定领取更多呢?比较养老金领取的高低,还要考虑起始领取时间,领取期限长短,以及自身体质等等。当然,别忘了你的投入是否等额。

  “退旧买新”有损失

  实际上,之所以每有新品推出,保险公司都会大力宣传,销售人员甚至会鼓动投保人“退旧买新”与业务指标不无关系。如果新品连旧款都比不过,又有谁肯掏钱买呢?

  但对于已经拥有保险的投保人来说,切不可轻易退保。现在多数保单都是长期型的,如果在投保后初始两三年时间内退保,会损失比较多的保费,能够拿回的现金价值或许还是亏本的。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银行客户经理在销售保险产品时,会主动提出投保后2年退保这样的方法,但对投保人来说,保险是一份长期的规划,最好不要因为期初2年收益较高,或是满期后退保没有手续费而这样做。退保意味着保障无法延续,随着年龄的增长,再重新投保费率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