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保险新“国十条”将助力上海金融建设

  今日国务院发布保险业“国十条”,从而进一步明确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据悉保险业“国十条”发布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更明显,上海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也会更多。

  新“国十条”将为上海制订保险市场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确立更清晰明确的目标。新“国十条”将现代保险服务业定位为“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这亦应该成为上海保险市场需要达成的目标。

  新“国十条”同时指出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保费收入已雄踞世界第四位,但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和保险赔付占重大灾害损失的比重都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未来目标是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有效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

  目前上海保险深度和密度已在全国位列前茅并早已超过新“国十条”的奋斗目标,上海保险业需要追求的是如何更“强”,如何将新“国十条”确立的一系列“任务清单”履行得更好。

  新“国十条”为上海正在进行的保险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转型尝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举例来说,作为最早迈入老龄化的都市,上海一直在探索并实践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及制度。最早开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一直力争首批试点税延型养老保险,积极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保险业介入养老产业已设计出了相关挂钩保险产品,多个养老社区正在建设中……

  新“国十条”肯定了这些改革方向并支持具体改革措施落地,这对于摈弃以保费收入为核心正寻求发展模式转型的上海保险业来说正逢其时。

  随着保险业过去30多年持续增长严重依赖经济的恢复性、人口红利等背景逐渐消失,发展中累积的问题凸显:行业城信破坏,竞争环境恶化,渠道拓展受阻,产品“千人一面”,企业效益低下,潜在风险频现。跑马圈地、捡到篮里就是菜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彻底走到了尽头。

  严峻的现实逼迫保险业必须转型升级,专业化、精细化是保险业持续发展的方向及目标。上海保险市场早已开始了转型的尝试,有了新“国十条”的肯定和政策支持,将会大大加速这一转型的进程。目前,中国保险业历经高速增长后发展趋缓,碍于市场竞争和监管限制等外部因素,保险业的改革仍然困难重重。应该说,今年上海保险业在政策层面得到的支持可圈可点:去年开始在上海自贸区进行的地区性金融试验,保险监管机构已出台多项措施予以配合;8月份,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互联网保险也颇多鼓励。上海保险市场应抓住发展契机,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为全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新“国十条”涉及内容非常多,上海保险市场可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突破。例如,在保险监管方面,可探索如何建立现代代监管指标体系,研究采取怎样的措施建立起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作为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重镇,还可率先探索对于互联网保险的监管方式及原则等。在发展自贸区离岸再保险市场过程中,如何破解自贸区保险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