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小米消费金融被罚是怎么回事?消费金融机构被罚原因有哪些?

  又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被罚!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近日披露的信息显示,小米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被处以罚款50万元。

  《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获悉,今年以来,招联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等多家持牌消金公司收到监管罚单,被罚机构和合计金额都创下近几年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合规经营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力的体现。2022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持续呈现高压态势,重点聚焦在围绕信贷环节展开的合规要求,而消费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又是信贷资金流向监管的重点。

  多家消金机构被罚

  除了小米消费金融外,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年内被罚,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和北银消费金融。

  从罚款金额看,三家机构收到百万元级别罚单。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因存在八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290万元,高居榜首。具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收取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对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未报告联合贷款表外风险敞口,催收行为不当,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以及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的违法违规事实。

  招联消费金融方面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已按监管要求完成全部整改工作,将深刻汲取处罚教训,严格执行监管规定,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消保合规管理水平。”

  长银消费金融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部分联合贷款业务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不足、部分存量贷款业务浮利分费、监管发现问题屡查屡犯的违法违规事实被罚160万元,成为年内收到第二大罚单的消费金融机构。

  而尚诚消费金融被罚100万元都因线上个人贷款业务。截至2020年6月,该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且未按规定有效识别客户身份。

  此外,北银消费金融因互联网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有效性不足,对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被罚80万元;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因个人消费信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被罚40万元。

  持续高压监管

  从消费金融机构被罚原因看,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违规采集信用信息和违反个人征信规定;二是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三是夸大、误导营销,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四是对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

  “这几个方面也是近两年监管方出台相关监管办法比较多的领域,其中,消费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是信贷资金流向监管的重点。”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今年被罚的消费金融机构中,包括小米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存在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22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持续呈现高压态势,重点聚焦在围绕信贷环节展开的合规要求,罚单数量及金额连创新高,反映出伴随着监管顶层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监管科技水平的精进,违规机构已难以藏身。

  于百程判断,随着互联网贷款、征信等相关监管办法的落地执行,针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将更加常态化。消费金融行业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叠加疫情等因素的扰动,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而合规经营也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力的体现。近两年以来监管处罚暴露出的问题,也为行业的业务合规提供了警示参考。

  苏筱芮认为,消费金融机构应当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强化客户的身份识别及具体的授信管理流程,厘清各部门职责分工,将具体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此外,机构还需要加强内控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及早查漏补缺,对内部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