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如何读懂你的社保对账单:数字变动多源自缴费基数

  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正规就业的城镇职工,单位应该给他们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种保险。五种保险涉及到每个人一生的权利,比如养老保险就关系参保人退休后的收入,本应值得特别注意。

  不过,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并不关心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其实,社保部门每到年底都会给参保人寄发年度缴费对账单。

  辛苦了一年,我们应该不仅要算算自己一年的收入,也要关心一下自己的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不过,问题来了,你能读懂得对账单上的信息吗?

  记者拿到一份2014年的社保对账单,属于北京地区某个白领C某,带你读懂数字后面的社保法律和职场现实。

  当然,你可能不是在北京工作,但是只要你读懂C某社保缴费对账单,查些本地社保基础数据,类推就能理解了。

  数字变动多源自缴费基数

  在C某的缴费对账单中,“申报的月缴费工资”和“各项社会保险月缴费基数”特别引人注意,数字并不一致;对于后者,上半年和下半年也不同。

  “申报的月缴费工资”居然只有2000元,也就是企业上报给社保中心的数字,理论上,这应该是C某去年的实际月平均工资。不过,C某坚称这绝不是。在北京,这些钱连租房几乎都不够,而他自认为是一个混得还不错的小白领。

  虽然低得离谱,但先按2000元来算。背后的故事有些复杂,先按下不表。

  在“五险”中,上半年,C某在养老、失业上的“各项社会保险月缴费基数”是2089元,而医疗、工伤、生育则是3134元,两项都比他的申报月缴费工资来得高。

  到底要缴多少社保费用,一来取决于缴费费率,五险各不相同,这是地方政府确定的,二来取决于缴费基数,这基本取决于个人的工资收入。按照“缴费基数×费率”公式,可得出每项保险的实际缴纳金额。

  对很多地区来说,缴费基数最低为该年当地平均月工资的60%,最高为300%,若职工工资位于两者之间,则取此人上一年度的实际平均月工资。

  由于和当地社平工资挂钩,所以基数每年都会由政府出面,宣布一次变动。2013年6月,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社均月工资:5223元。乘以60%,恰好是3134元,也就是C某在医疗、工伤、生育上的社保基数,这次变化由社保局在2013年7月确定,当即生效,使用期一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C某在2014年上半年“三险”的基数会是这个模样,下半年又用了新的社平工资来计算,所以数字变大了,上涨了近300元。不过,对个人的风险在于,如果今年没涨工资,要交的社保仍然会增多,若不好好理财,生活水平必然下降。

  问题在于,为什么养老、失业这两险和另三险不一样?这是因为北京的政策与许多地方有所不同,养老、失业两险的最低缴费基数是社平工资的40%,有别于其他地区普遍的60%,由此也可看出社保政策的地域性,中国的社保体系还处在从分散。

  至此,缴费基数的问题解决了。不过,也可以发现,收入不薄的C某正按照社会的最低线在缴费。若想缴费,不能比他交得还低。北京市2015年的最低工资是1720元,而C某的申报基数是2000元。显然,拥有高学历的C某被他的公司处理成了一个低收入的劳动者。

  梳理完缴费基数,再乘以缴费费率,就可以得出具体的社保缴费金额。各类保险的缴费费率在各地政策中有清晰可查的规定,有时直接就会写在你的工资单上。

  C某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具体而言,北京市的养老保险费率是“20%+8%”,其中20%是由单位承担,8%是个人承担。因此,2014年1月,C某养老保险中,单位缴费2089元×20%,即417.80元;个人缴费2089元×8%,即167.12元,合计584.92元。

  北京职工医保单位缴纳缴费基数的10%,此外个人缴纳基数的2%再加3元的重大疾病统筹。因此,2014年1月,C某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就是3134元×2%+3,即65.68元。

  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费率“1%+0.2%”,单位承担1%,个人承担0.2%,最终C某个人缴费就是4.18元。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基数参照医疗保险,费率分别是0.5%和0.8%,而且两者都由单位缴纳,最终数额分别就是15.67元,25.07元。

  企业和政府的算盘

  回到C某申报的月缴费工资远低于实际工资的问题。简而言之,这是因为公司少报了,在财务上隐瞒了员工实际收入。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手法和避税相似,如做小合同上的工资、其余以现金形式发放,隐瞒员工人数等。目标都是减少公司和个人要承担的社保费用负担,当然公司部分远远大于个人。

  社保的缴费基数和实际工资挂钩。对于这个概念,国家统计局有过规定,2006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又重申了。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都包含在内,福利、劳动保护费用等17项不含在内。

  其实,甚至一些老板自己也不清楚奖金要包含在社保的缴费基数内,这会大大推高缴费数额。特别是针对一些年终发放大笔奖金的企业,奖金推高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也推高了分摊到每月的社保费用,极端情况下,如果奖金和月工资差别太大,可能会造成社保扣完每月到手的工资所剩无几的状况。

  企业做小社保基数违法了社保规定,若有做假账等行为也属违法,若在社保稽查中被发现,按规定免不了补缴和支付滞纳金,风险之下,不少企业仍选择这么做。

  一方面,确系“如果按照实际工资缴纳,公司和个人的负担会很大”,目前公司需要为员工支付工资的40%左右作为企业缴纳的社保部分,还经常不为员工所知。对于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的企业,由于各地的社平工资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上涨,社保基数每年调整后,他们要承担的社保费用也正在飞速增长。

  以重庆为例,2015年以前,最低缴费基数仅是当地社平的40%,转眼增至60%,使得社保负担陡增一半,网络上不乏企业和员工的抱怨。对此,有学者质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需要人大立法来决定,社保负担不比税轻,其调整却显得“随性”得多。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信奉的是“法不责众”。他们的说法是“《社会保险法》仅仅强制规定了企业的缴费义务,但对缴多缴少却无规定”,缴费基数在法律中也没有被提及。

  对地方而言,对企业严厉地进行社保征缴,在查账上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和时间,更深层次的考虑是,或明或暗地降低一些社保和税费上的负担,有利于吸引企业前来本地发展,从而拉高本地的消费和经济,深圳养老金的企业缴费比例仅仅是14%,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政府或许也能理解企业的压力,保住企业的成长,也能提高本地的就业率。

  但这一前提是地方的社保结余比较富足,尤其是养老金和医保。目前社保的全国统筹尚未实现,养老金还以县市统筹为主,虽然会有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但地方还是需要为自身基金的收支平衡想办法,东北等因人口流出导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区必须尽全力征缴,并且尽量扩面,将更多人纳入社保池子当中。这样做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受到牵制,与深圳等活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统筹层次低带来的后果。

  以上分别是从企业和政府角度的分析。对于一些偏好多拿现金工资的个人,或许会有与企业一起少缴社保的动机。但在实际中,由于社保政策的复杂性,更多人并不关心和清楚企业究竟是如何为自己缴纳社保的。

  社会保险或多或少地都有多缴多得的特点,少缴社保带来的后果是个人权益的降低。无论是养老和医保的个人账户,还是生育保险的津贴,都与缴费高低显著挂钩,需要员工重视与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