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有哪些缺陷
养老金制度是保障我们老有所养的制度,他的完善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我认为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比较完善,但还有缺陷。
国家正在完善养老金制度
一、巩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
二、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范围对象: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为参保重点,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在巩固基本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向全覆盖推进。
三、调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
从2007年7月1日起,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本人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
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政策建议
在我国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养老保险体系保障了退休人群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养老保险覆盖面广、成本高,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一大负担。在我国,光凭征缴养老保险税的收入并不能满足养老保险支出,财政每年都必须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补贴,并且这种补贴还在逐年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
目前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缺陷
养老金制度再分配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缺失
再分配功能是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我国养老金制度虽然实际上是一个现收现付制度,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再分配功能。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由于把精力集中于经济发展,过分强调效率,忽视了社会公平,走上了一条强化效率弱化公平的道路。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的基尼系数1991年为0.282,到2000年已达0.458,增长幅度较大,目前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1。中国养老金制度没有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相反存在逆向补偿的倾向。
专家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有缺陷
农民工节后纷纷返城务工,在一个城市找不到工作再换一个城市碰运气,这已是近年来的常景。记者近日发现,农民工在频繁的流动中,他们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离开一个城市时,不再保留原单位事先为他们办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账户,而是选择获取账户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的退保。
专家指出,农民工从难参保到高退保,凸显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存有缺陷。同时,多因素引发的退保热殃及企业。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约为1亿人,跨省就业的约60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仅有20%至30%的进城务工农民在一个单位工作满3年以上,2004年外出农村劳动力中,有就业岗位但不稳定的务工人员占到40.6%。
就业的不稳定曾经是进城务工人员参保难的主要因素,但这同样成了退保率高的直接原因。
我们都是农民工,经常在流动,能在一个城市定居下来的很少,如果运气的好话,老板会为我们买份保险,但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我们却只能把养老保险账户里的钱取出来带走。在杭州市滨江区打工的江西人李海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进城务工人员在企业绝大多数是合同制职工,按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累计缴纳满15年以上方可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一些四十多岁的农民工还告诉记者,在城里已经没有竞争优势,只有回家务农,即便先前幸运参保,也不可能将养老保险缴费至退休年龄。
企业认为,农民工频频退保加剧用工紧张,损及企业利益
在用工相对紧张的沿海发达地区,一些相对规模较大、经营较规范的民营企业近年来经常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吸引务工者的条件之一。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福建、浙江等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进城务工人员频频退保不仅加剧了企业用工紧张的现状,对企业的利益来讲也是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