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合法吗?是“流行”还是“大势”?

  香港金融体系简单总结就是三大类:银行、证券和保险。

  现在越来越多资讯发达、接受能力快、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强的国内同胞,纷纷涌入香港为自己为家人配置保险。而在以前,保险从业人员再专业,人们会认为也不过是个卖保险的,并不认可。这个跟国内的保险产品设计粗糙监管不力以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弱有关系,因为一些不好的案例而破坏了整个行业的价值。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未来的生活品质更有目标和要求,对保险的理解也与时俱进了。以前:

  银行负责给你赚钱,有时候会让你赔钱(或存款不翼而飞),也没见人说它坏。

  保险负责给你守财,现在又能给你赚钱,却仍有人不理解。

  今时不同于往日,很多家庭早就有了风险意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14内地人在香港投保了244亿,2015年预计新增内地人保单300亿,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香港保险好在哪儿

  (1)。理赔宽松

  大陆和香港的重疾险差别中,最打动我的是,大陆重疾险的赔付条件非常苛刻,不管是在诊断方法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有很多限制,甚至是“保死不保生”,而香港重疾险的赔付条件则宽松很多。这方面的对比详见副刊。我买重疾险的目的是,万一发生重疾了,能有一笔钱治病救人,而不是人都快game over了,保险给我一笔钱。

  (2)。保障范围广

  以英国保诚的一个重疾险为例,保近70种重大疾病;而大陆的大部分重疾险只保障34种重疾。

  (3)。保费便宜

  不是大家想象的便宜没好货,而是真正的物美价廉。香港人均寿命83.48岁,已经超过了公认长寿国家日本(83.10岁),香港女性的平均寿命更是达到了86.7岁。由于风险保费是按预期生命表精算出来的,内地人口预期生命比香港短,自然保费要高一些。

  说到保费比大陆便宜,一家寿险公司的总裁表示内地险企有自己的“苦衷”。该总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大家老在说香港的健康险保费比我们便宜,怎么不说人家生活质量比我们高?不说发病率比我们低?我们在喝什么水?呼吸什么空气?”

  你担心的不合法

  所谓树大招风,网上有很多黑香港保险的,最多的说辞就是说内地人买香港保险属于“地下保单”,不受法律保护balabala之类的。

  就此问题香港保险业监理处(香港保险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回复过:“根据《保险公司条例》(香港法例第41章),在香港获授权的保险公司可在本港境内销售保险,不论是本地人士或非本地人士均可投保。”

  但合法的前提是,保单签署地必须在香港。香港保险监理处邮件可在其官网查到:/

  你担心的理赔

  (1)。理赔程序:在香港合法投保的保单,将来一旦理赔,无需客户亲自到香港办理。

  一旦发生索赔事件,客户需要将保险公司认可的大陆医院(各大城市的三级医院以及部分私家医院)出具的诊断材料快递到香港的保险公司即可。

  (2)。所有理赔程序也是你的专属理财顾问负责帮你搞定,所以说你买的不仅是一份保障,更是一份服务。

  而且,不存在说因为A理财顾问不做保险了,你的保单就没人管了的情况,会有更优秀的B/C跟进。

  你担心的贬值

  香港的保单是按港币或者美元结算和赔付的,大陆是以人民币结算。很多人买保险时都会考虑汇率的问题。

  我摘录了一个买过香港保险的客户的感受,看看你认不认同她的考虑。“我的重疾险保单是以美元来结算的,我看重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因为重疾险的保费需要长期交,一般是20年左右,在这20年内,美元如果贬值,我的保额缩水,但我每年交的保费也随之减少了,这是等比例的,无所谓亏不亏。20年以后,我已经交完所有的保费,如果美元还缩水,万一发生理赔,我确实有损失。但如果美元升值了,我也随之赚了。美元不升不跌的话,我也不赚不亏。因为,我家的理财产品都是以人民币结算的,本着投资多元化、分散风险想法,我能接受重疾险以美元结算。”

  所以,以美元来结算的重疾险保单,你有1/3可能赚了,有1/3可能亏了,有1/3不赚不亏。而以人民币买重疾险,贬值风险远甚于以美元购买。作为长期险,20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后,你投保的几十万也有三种情况:一,通货紧缩,钱更值钱了;二,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三,持平。以我们的生活经验,现在的50万元人民币,20年后你基本不要指望还值50万。

  总结

  了解一个人家庭后,我能分析出来他们是否急切地需要保障,可我有些时候不能说,也不好说。因为说了,他们会觉得你只是为了赚钱而已,国人的侥幸心理也决定了部分人的心态——我们家不存在你说的风险。

  但是,连我们国家的外交理念都是“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可想而知世上没有单方面获利的买卖。

  所以说经验告诉我们:你单方面获益,很有可能贪小便宜吃大亏。我单方面获益,不是欺诈就是坑蒙拐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我可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