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重疾险之父,丁云生,谈重疾不重
我(丁云生)曾经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参与上千台心脏外科手术;与身为普外科主任的父亲一起,被父亲的外科通道戏称为“开膛破肚”之人。
我放弃了当医生,选择做保险代理人,为什么?医生是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来挽救生命;而保险就是当生命还没有受到威胁时,来呵护生命。
重疾险是什么?
住院押金;红包;手术中的自费器材;ICU自费药物;住院期间家属的额外花销;住院及在家休息期间工资和奖金的减少;未来的“工作收入损失”。
这七点,是我进入保险公司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总结出来的。
有一天我去拜访我曾经的科主任,和之前的同事一起吃饭,酒过三巡,主任问我:“你现在保险做的怎么样?”当时我的业绩并不好,但还得硬着头皮说,“做得很好。”
主任立刻回击:“别骗我了。我嫂子在做保险,我知道保险现在很难做。”一颗心放到肚子里,原来不是戳穿我。
我对主任说,您给我3分钟时间,我让您跟我买保险。“假如你今天得癌症了。”主任听到我这句话,下意识的身体往后闪,说我不会得癌症的。一个曾经做过万例手术,“杀人不眨眼”的医生,听到癌症这个字眼还是会紧张。
我说这只是假设,假设成立的话,病情不是很严重但是需要入院治疗。
第一件事:是不是要交押金?住院押金是要提前给付的,而且大部分医院只收现金,不能刷信用卡。
第二件事:假如明天要上手术台了,家属一定会主动跟主刀医师沟通,顺便还要塞个红包。
第三件事:手术中需要用到自费器材。做医生的经常会看到这一幕,手术正在进行,我走到手术室门外对家属说,手术情况不错,但现在病人的心脏瓣膜坏死,不能修复,必须要更换。跟换的瓣膜有两种:一种是进口的,2万元,但是不能走社保;一种是国产的,2千元,社保可以报销。要换哪一种?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人会选便宜的后者。
第四件事:在ICU病房里,病人失血后一般不轻易输血,因为血液不一定干净,人类有上千种疾病,而一袋血从哪里来,无从查起。因此在ICU里一般输蛋白,蛋白又分两种:一种进口的,一种国产的。我的经验是,家属即使卖掉自己的房子,也会选择进口的。
第五件事:住院期间,家属的额外花销。自家人误工是小事,但是亲戚朋友都会来探望,请同事们吃饭、回礼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六件事:住院以及在家休息期间,工资及奖金的减少。病人出院后回到家,重大疾病多则休息5年,少则一年半年,而且需要复查之后再决定是否接着修养。无论在哪个城市工作,多数人基本工资都不多,大部分来自个人的岗位津贴和奖金。不上班就意味着收入减少,而这部分钱是不能报销的。
第七件事:未来的“工作收入损失”。其实跟最后一个比起来,前面六个都不算什么。
我问主任,如果你回家歇了一年甚至更久,你在医院的位置是否会一直保留?即使院长对你特别优待,那生病前你一天3-4台手术,周末飞去外地出诊、讲课、做研究。生病之后你还能这么拼命么?
一般人大病之后都会觉得生命异常宝贵,亲情更加重要,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而生病的5年时间,不工作,你会跟社会脱节,身体不如从前,心态不同,年龄更大,技能落伍,社会关系淡了,即使你能重操旧业,还能保证跟从前一样么?
所以,重大疾病险不是医疗险,而是健康险,是工作收入损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