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大学生医保改革在即但依然受追捧

  眼下,高考在即,那些如我当年奋斗在高考战场上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向往的象牙塔,真的是那么的美好的吗?当上了大学生,当疾病来临时,救命稻草会在哪?

  不少在读或往届的大学生坦言,在校医院看病,只能看最小、最常见的病,医生也是用最简单的诊疗,用最低廉的药物。大学生医保低标准的公费医疗,到底弊端有多大,我们不妨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案例再现

  2004年,清华大学学生张春鸣因腹泻至少4次到校医院看病,校医院诊断为肠炎并不同意转院,被拖了将近4个月后,张自费到北医三院确诊为肠癌晚期,在昏迷中离开人世。

  据医学资料显示:肠癌如果发现早,手术后有存活希望。校医院为什么不同意转院?是因为当时实施的一项政策:北京市大学生所享受的公费医疗,政府承担80%,直接划拨给学校,剩下的20%,由学校和学生负担,学校视自身经济情况,决定全额或部分报销。

  由于学校顾虑“剩下的20%”主要由学校支出,更由于政府承担部分只限于计划内招生,所以校医就不能不在用药标准、同意转院上动心思。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低标准,全包式”的医疗保障体制,早就应该改革。

  改革在即

  大学生被纳入医保范围,大学生的保障水平提高了很多,高校也减轻了负担。但是,如果从保险费用的角度看,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缴费”的额度是多少,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生,恐怕又会因缴费负担,对纳入医保有所抵触。

  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解决大学生纳入医保后的新问题。纳入医保,只意味着保障平台的由小变大,而不是政府撒手不管的理由。因此,缴费政策也要有必要的灵活性。具体来说,一是缴费标准应该多种多样,让学子们有着充分的选择余地;二是政府要在不低于以往“大学生公费医疗”投入的前提下,将这部分钱以医保补助金的方式,补给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以保障其基本医疗的需要。

  有备无患

  “宁可备而不战,不愿战而无备”,随着医保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同学们的预防风险的意识也逐渐地在提高。

  来自物信学院的曹同学说:“特别是对于较贫困的家庭来说,这一份大学生医保可以说是救命稻草,花钱买平安,这也是值得的事情。”只要每个人都出一份钱,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尽管目前大学生医保不满呼声很高,然而不可否认的就是其本身所带来的作用。除了基本保险这方面,还需要商业保险来补充这块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