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上海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了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上海庄严承诺:再难,也要确保今年保障房开工、筹措1500万平方米,供应1150万平方米,让17万户困难家庭直接受益!

  经济适用房申购在全市铺开、“支出型”贫困家庭领到“救助套餐”、最低工资标准再次增加……新春伊始,上海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实招、实事,使广大市民切身体会到党委政府的温暖。上海市负责人表示,上海的社会建设必须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加强社会管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也要充分考虑来沪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房子敞亮了,心里也敞亮了

  兔年春节过后,老家在江西赣州的农民工刘强回到上海闵行区七宝镇一家汽车用品企业上班。刘强没有找房子、租房子的烦恼,因为他在七宝镇新落成的公租房小区“联明雅苑”里,有一个安稳舒心的家。记者看到,这套两居室的公寓里,床柜家具、厨卫、电话、宽带、空调等一应俱全。小区外不远处便是菜场,进出单元楼还需通过门禁。“公寓每月租金2300元,和几个同事合住,房租比周边同样的商品房要低三成。”刘强开心地说。

  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抓住不放的一件大事,并且在实际中不断得到完善,覆盖面越来越宽。上海市要求不断探索完善,创新思路,包括如何充分调动镇村的积极性,鼓励在农村集体用地上建设公共租赁房,解决来沪务工者等的居住难题,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等等。

  了解到,今年上海将继续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和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保障体系建设,硬指标和硬任务也已确定: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22万套(间),供应1150万平方米、17万套(间)左右。

  经济适用房,承载着众多住房困难户的希望。2月21日早上8时30分,上海虹口区内8个街道的受理点提前半小时开门,居民纷纷前来咨询经济适用房的申购细节,初步符合条件的居民笑逐颜开。根据前一阶段居民咨询情况初步预计,虹口区有4000多户家庭符合经适房申购条件,与首批可供应的房源总量大致持平。

  虹口区的一小步,上海市的一大步。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说,自2010年在闵行、徐汇两区试点成功后,今年上海将在全市铺开经适房的申购。“铺开”阶段的申购准入标准也有所放宽,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从2300元提高到2900元,人均财产从7万元提高到9万元。房源供应也相当充足,“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新建供应约40万套经适房。

  “房子敞亮了,心里也敞亮了!”在上海首批经适房小区“翔泰苑”,61岁的居民宋馀巧告诉记者,去年11月她和丈夫、公婆一家四口入住这套107平方米的经适房,购买价是每平方米5050元,而周边房价则是1.5万元左右。“今年春节,我们第一次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过年,一家人真是又高兴又感慨。”宋馀巧说,“要是没有经适房政策,我们一辈子也住不进这样的房子!”

  百姓冷暖挂心头,民生小事是政府的大事

  今年1月的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市领导专门提到一位80多岁的修鞋老爷爷张天元。张天元长期在上海从事服务工作,由于户籍不在上海,一时无法享受有关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给予关爱,老人过了一个“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的春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上海市民政部门在认真调研后表示,上海已在考虑将在上海居住、没有上海户籍的高龄独居老人纳入结对关爱网络。

  百姓冷暖挂心头。近年来,上海各级党委政府聚焦社会保障、促进就业、养老等民生大事,把低收入困难群体最闹心的“钱袋子”“菜篮子”等问题,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出台新办法、新举措。

  1月25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镇保”、“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办法》,规定从今年元旦起,上海“镇保”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90元,“农保”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45元左右。这已经是上海连续第8年实施“镇保”养老金增长办法,全市将有40.14万“镇保”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提高养老待遇水平。

  “上海不是简单地提高社保的水平,而着眼于整个社保体系改革、完善。”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卢汉龙说,“上海正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动社会保险制度的多元融合。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正尽快整合城保、综保、镇保、农保,形成‘养老保险公共平台’,朝建立基本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支出型”贫困,这是上海民政部门近年来碰到的一个新现象。对于家庭收入超过了“低保线”等刚性标准,但因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或因失业、生病等因素叠加,政策帮扶依然不足以解决家庭困难问题,政府该怎么救助?“对此,上海通过不断调整、完善帮困思路与方法,通过‘救助套餐’等方式多管齐下帮扶这类人群。”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说。

  家住普陀区延川路的罗阿婆今年78岁,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7年前被查出患有骨髓癌,此后她的儿子和老伴又相继患上重病,他们多次住院,加之长期靠药物控制病情,医药费一度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罗阿婆所在社区的帮扶服务社了解情况后,立即给她提供了1万元的帮扶金,并帮助这个家庭分担了部分医药费,缓解了他们的医疗支出负担。新年之初,上海市又作出决定,将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最高限额提高到平均社会工资的6倍左右。

  关爱“小候鸟”,为了起跑线上的公平2月14日,上海市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就读于上海市虹口区柳营路小学这所公办学校的外来“小候鸟”们纷纷归来。来自重庆的张瀛丹同学现在读二年级,她一大早跟随在沪工作的妈妈从长途汽车站直奔学校。“外公前天生日,我跟妈妈昨天坐上长途汽车,今天早上5点多钟到上海的。”记者问她,为什么不请假先回上海的家里休息一下?小女孩兴奋地说:“不累,就想早点回学校!”

  教育,是起跑线上的公平。为了让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孩子们能够全面接受义务教育,上海近年来花大力气努力。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对记者说,从新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实现上调:小学从原来的每生每年1400元调整为1600元,初中从1600元调整为1800元。与此同时,上海市财政拨付1.25亿元,分别在人口集聚、初中教育资源最紧缺的松江区九亭镇等地建设5所初中学校。

  据上海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近年来还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解决市民关心的“入托难”等难题。全市已新建300余所幼儿园所,今年还将建设40所。上海现有的40余万在园学前儿童中,31.2%是非户籍人口。针对外来人口子女入托入园的实际需求,上海积极挖掘潜力兴办和规范民办三级幼儿园、看护点,每年向每个民办三级园拨款5万元、每个看护点拨款2万元,用于购买教具玩具、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师资待遇等。“小孩子能上幼儿园、有人看管,这是我们家长最放心的事情!”在沪打工的家长陈富兴说。